
近日,在宁波市眼科医院,一位患有“重眼综合征”十几年的患者经过该院多学科医生联合手术治疗后,成功去除顽疾,患者一家人喜笑颜开,为患者重见天日而高兴感激。
这位患者是一位来自湖南的女性,在宁波工作,年过四十。她在上学期间就察觉到右眼视力不佳,存在近视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右眼的视力不仅逐渐下降,近视度数也不断增加,并且开始出现内斜视。由于日常生活中主要依赖左眼,家人由于忙碌的工作,很少关注她的右眼。然而,近十年来,她的右眼逐渐向大眼角偏斜。今年春节后,经过近半年的时间,家人发现她的右眼黑眼球几乎完全消失,眼睛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这不仅让她感到不悦,工友们也纷纷表示右眼看起来像是长了一个白色的眼瘤。她曾多次前往不同的医院就诊,眼科医生均表示眼部问题重,无法进行手术。终,通过多方咨询,她的丈夫陪同她慕名来到宁波市眼科医院六院分部,寻求医生的帮助。
接诊的王育文主丨任医师仔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发现其右眼球的尺寸超出了正常范围,几乎呈现出横向下斜的状态,正面观察时几乎完全暴露出白色眼球,黑色角膜仅在内眼角处隐约可见,上睑也呈现部分下垂,右眼球几乎没有任何活动,无法向任何方向移动。经过被动牵拉试验,右眼球能够向外侧部分活动。裂隙灯检查显示晶体完全浑浊,结合双眼眶及头颅CT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患者的眼疾为临床上较为罕见的“重眼综合征”,以往称为“固定性内斜视”,常见于病理性高度近视患者。由于高度近视眼轴的不断延长,眼球也随之膨胀变长,后部的眼球超出了肌锥的包绕,甚至紧贴眼眶壁,导致上直肌向鼻侧移位,外直肌则向下移位,终造成患者出现极度的内下斜视及眼球运动受限。两条肌肉之间原本包绕眼球的pulley带组织发生破裂,眼球从肌锥的颞上方,即外直肌与上直肌之间疝出,"脱位"的眼球后部与眼眶外侧壁的空间变得狭窄,从而限制了眼球的运动。
该患者终被确诊为:1、右眼重眼综合症;2、右眼高度近视;3、右眼上睑下垂;4、右眼白内障。由于患者的右眼眼疾情况复杂,医院快速组织了一场由高度近视专科带头人王育文主丨任医师主导的多学科医生会诊,参与的还有眼眶专科的吴国海主丨任医师、斜视专科的王鹏赟副主丨任医师以及白内障专科的杨梁燕副主丨任医师等。医生们根据患者右眼的各项检查结果,制定了针对性极强的手术方案。在8月1日建军节当天,为患者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们遇到了患者右眼眼球较大,难以回纳眶内筋膜囊腔的挑战。王育文、杨梁燕、王鹏赟等手术医生大胆采用了先进的Yokoyama手术技术,并进行了部分改进,终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第24小时,患者的右眼基本恢复至正常位置,大家都感到非常满意。患者表示,以后出门再也不怕别人说她吓人了。她的一个上初中的女儿告诉医生,以前从不敢让妈妈参加家长会,现在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妈妈一起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