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人们能够观察到的眼睛部分仅占眼睛整体的20%,剩下的80%则被称为“眼底”。眼底是一个神秘而复杂的所有地区,包括视膜、视盘、黄斑以及视膜中央动静脉等重要部位。只有这些部位保持健康,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到这个所有地区。如果这些结构发生病变,就被统称为眼底疾病。眼底病可以影响不同年龄段的人,常见的眼底疾病包括糖尿病视膜病变、视膜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以及视膜脱离等。
了解健康的眼底是什么样子的吗?医院院长陈雪艺指出,请查看以下两张图片:我们观察到的类似盘子状的结构被称为视盘,它是视神经和血管进出眼球的地方。右侧的视盘代表右眼的眼底,左侧的视盘则代表左眼。接着从视盘延伸出的红色条状结构是眼睛的血管,朝着四个不同的方向延伸。后是整个背景,呈现橘红色,中间较暗的部分是黄斑,黄斑中央的反光点称为中心凹反光。观察到这样的眼底结构通常表示眼底大致正常。
2. 视膜静脉阻塞。视膜静脉阻塞是比较常见的眼底血管病。它的特征是:视膜生命液瘀滞、静脉迂曲扩张、视膜出血和水肿。可分为视膜中央静脉阻塞及视膜分支静脉阻塞。视膜中央静脉完全阻塞者,预后不佳,常因反复出血,继发青光眼,终导致失明。阻塞不全,或分支阻塞者,通过合理的治疗,视力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视膜静脉阻塞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生命液高粘度和血流动力学等多种因素均有密切关系,是老年人常见的眼底血管疾病之一,常因并发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导致视力下降。除了要针对高血压等全身病进行病因治疗外,还要通过玻璃体腔注药、眼底激光等治疗来保全视力直至病变稳定。
4. 黄斑病变。黄斑本身并非疾病,而是每个人眼底结构中的正常部分。黄斑位于眼底视膜的中心,是视力敏锐的区域。由于黄斑区含有丰富的叶黄素,使其颜色略暗于周围视膜,因此被称为黄斑。当黄斑出现异常情况时,则被称为“黄斑病变”。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变性、黄斑水肿、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多种形式。其中,黄斑变性主要与年龄和老化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黄斑变性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因此老年人需特别警惕黄斑变性。不论是哪种黄斑病变,都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眼前黑影或视物扭曲变形等症状。针对患者的黄斑病变类型、重程度和范围等情况,应进行个性化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老年性黄斑变性通常通过眼内注射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进行治疗;而黄斑前膜和黄斑裂孔则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5. 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的一种屈光不正,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和新生血管的风险增加。
6. 视膜脱离。视膜脱离是指视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其病因包括视膜裂孔、玻璃体牵拉、视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之间有液体积聚。另外,视膜脱离多见于老年人、视膜脱离家族史、高度近视以及眼科手术史、重的眼睛外伤史或其他眼病的患者。及时检查治疗,对周边部视膜格子样变性,囊状变形和牵拉,发现裂孔的患者应及时激光治疗。对重的增生性视膜病变可及早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陈雪艺院长温馨提示,建议以下人群进行眼底照相检查:
1、50 岁以上的中老年健康人群应常规每年进行眼底照相检查。
2、出现视物模糊、视野缺损、视物变形,有飞蚊症、闪光感等异常情况的人群需要尽快到医院检查眼底。
3、糖尿病患者。我国有1.1亿的糖尿病患者,其中每3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视膜病变。早期患者可能全无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屈光改变,对比敏感度降低等,终导致失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视膜病变的关键,眼底照相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减少视力的损害。患糖尿病5年以上且未发现视膜病变的患者应每年检查一次,发现视膜病变的则缩短检查周期,非增殖期每半年检查一次,增殖期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定期检查。
4、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的眼底血管会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而眼底照相对评估高血压病情及眼底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5、高度近视人群。定期眼底检查能及早发现周边视膜变性、裂孔,并进行及时治疗,以减少视膜脱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