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赛道再迎新对手,但爱尔眼科仍然是“独孤求败”。
近,朝聚眼科在港交所进行了上市聆讯,并在6月15日举行了预路演活动,以了解投资者的意向,旨在多集资3亿美元。朝聚眼科也是近半年来递交上市申请的4家眼科医疗机构中进展快的一家。
在2020年7月底,辽宁某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厦眼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某眼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几乎同时递交上市申请,朝聚眼科也于今年1月提交上市申请,民营眼科医院正迎来上市潮。
根据《华夏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年我国民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01.6亿元人民货币,但爱尔眼科(300015.SZ)却长期被视作是眼科医疗赛道上“孤独的奔跑者”。
在观察A、H股市场时,除了爱尔眼科之外,其他上市的民营眼科医疗服务机构只有光正眼科(002524.SZ)和希玛眼科(03309.HK)。截至6月17日中午休盘,这两家公司的总市值分别为70.23亿元和115.07亿港元。这两家公司的市值总和甚至不到爱尔眼科的二十分之一。
朝聚眼科通过聆讯,预示着眼科医疗机构上市潮正式拉开帷幕。面对来势汹汹的竞争对手,爱尔眼科是否能继续稳坐龙头地位?
在2019年,我国很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很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医疗确保局、银行保险监管管理委员会等10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的重要利好政策。这一政策促使民营医院数量急剧增加,当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超过2.24万家,而与此同时,公办医院数量仅有1.19万家。
根据头豹研究院的调查显示,随着华夏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有病就医”的理念,医疗消费动机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专科医院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18年,专科医院的数量占到了民营医院总数的三成以上。在这其中,眼科作为发展速度快的专科医院之一,尤以爱尔眼科为代表。
灼识咨询预测,2025年我国民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102.8亿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
但放眼这个千亿级市场,却找不到能与爱尔眼科匹敌的对手。
根据2020年年报,爱尔眼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9.21亿元,同比增长19.24%;实现净利润18.77亿元,同比增长25.01%。
根据招股书的披露,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在同一时期分别取得了营业收入13.62亿元和8.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和1亿元。截至2020年1-9月,朝聚眼科的营业收入达到5.97亿元,净利润为1.02亿元;而华厦眼科则实现了18.09亿元的营业收入和2.15亿元的净利润。
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上述4家眼科医院的总和仍不及爱尔眼科的一半。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制图
“爱尔眼科在眼科赛道里起步早,也得到资本的认可,有钱才能引进好的设备和人才。医疗的每一步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华夏非公医疗医生集团分会副会长谢汝石对时代财经表示。
Wind显示,自上市以来,爱尔眼科直接或间接融资总额超过131亿元,所募资金大部分都投入到医院建设项目。
根据国金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钞能力”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截至2020年底,爱尔眼科在所有地区范围内共计拥有645家眼科机构(包括上市公司旗下和产业并购基金旗下机构),其中包括537家位于华夏内地、7家位于华夏香港、88家位于欧洲、12家位于东南亚,以及1家位于美国。
而其余4家眼科医院中规模大、覆盖区域广的华厦眼科,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国内也仅有52家眼科专科医院,覆盖17个省份,45个城市。
医师数量和门诊人次爱尔眼科也是独占鳌头。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制图
爱尔眼科董事会秘书吴士君17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医生的人才储备和培养是医院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没有医生就不可能办好医院。
自上市以来,爱尔眼科的营收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从不足5亿元的营收规模到跨过百亿营收门槛,爱尔眼科仅仅用了12年,比恒瑞医药速度还要快。
爱尔眼科高速扩张的秘密藏在其独特的并购模式里。
在2014年,爱尔眼科成立了3家收购基金,通过有限合伙人(LP)的出资方式来培育医院。根据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针对新成立的医院/门诊,爱尔眼科上市企业通常持有9.8%-19%的股份(主要为10%),而收购基金持有81%-90.2%的股份。一旦新医院/门诊实现盈利,上市公司就会将其整合到自身体系中。换句话说,无盈利能力的机构将被排除在上市公司之外,不会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出现。
动脉蛋壳研究院指出,体外并购基金扩张模式不仅有效避免了财务上的不良影响,也大幅提升了企业的扩张速率。
成立并购基金以后,爱尔眼科扩张速度大大加快。2013年爱尔眼科新增医院4家,旗下共有医院49家。2014-2016年三年间,爱尔眼科分别新增医院25家、34家和42家。
但在去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爱尔眼科创办人陈邦表示,并购基金内的医院在渡过培育期、规范期后,将会逐步结束它的使命,未来的并购将以上市公司为主。
吴士君也表示,随着公司的体量增大,上市公司的承载能力越来越强,能够承担并购的资金问题。
和爱尔眼科不同,华厦眼科采用的是与高等医学院合作为核心的模式。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2019年,华厦眼科旗下共有51家眼科专科医院,其中有36家处于亏损状态。公司的净利润主要来自于旗下的厦门眼科中心。早在2006年,厦门眼科中心便与厦门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厦门大学的非隶属附属医院,并取得了使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的资格。
此外,华厦眼科还通过控股子公司与安徽理工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等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上述相关高校的附属医院。
然而,仅仅依赖于高等院校的声誉并不能确保一帆风顺。根据相关规定,福建省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需要接受定期审查,每隔四年进行一次重新评估,未能达标的机构将被取消挂牌资格。一旦失去“福建医科大学”的优势,华厦眼科可能会受到重打击。
民营眼科医院暗流汹涌,但正在排队上市的民营眼科医院们不是爱尔眼科独特的对手,在民营眼科医疗之外,爱尔眼科还必须面对更强大的对手——公办医院们。
吴士君表示,对于爱尔眼科来说,目前大的竞争压力还是来自于当地的公办医院。
根据《华夏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年我国眼科急诊诊疗人数约为1.28亿人次,其中民营眼科诊疗人数所占比例为26.2%,综合医院眼科诊疗人数所占比例为74.6%,综合医院眼科仍然是大多数患者的优先选择。
但谢医生告诉时代财经:“眼科在综合医院里往往并不受重视,一般设有眼科科室的都是地县级以上的医院,对于民营医院来说,三线及以下城市会是一个打开市场的好窗口。而除了视膜、眼底等的病变所需的治疗相对复杂以外,其他的眼科疾病治疗来说相对简单,所需团队配合的链条较短,因此专科医院完全将治疗链条布局完整,这也给了民营发展的机会。”
根据蛋壳研究院2018年的数据显示,在200余家爱尔眼科专科医院中,仅有6家坐落于一线城市,39家分布在二线城市,其余157家则设立在三线城市及以下地区。一线城市医院主要致力于眼科科研工作,而二线城市医院则是眼科医疗服务的核心,承担着主要业务。而三线城市及以下地区的医院在眼科医疗服务方面也具备一定的实力,可以有效解决大部分常见的眼部疾病。
华厦眼科的布局也和爱尔眼科类似,三线及以下城市医院数量多,一线城市医院数量少。
香港希玛眼科医疗集团董事长林先生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在华夏内地,相对于公办医疗机构,民众对民营专業医疗服务的信任度和靠谱性认知仍有提升空间,这需要时间和民营医院的努力来赢得信赖。不过根据市场反馈,近年来这一情况已有显著改善。”
林先生进一步指出,眼科诊疗设备方面,民营医院和公办医院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关键差距在于医疗人才和服务水平。公办医院聚集了大量不错的眼科专業人才,而民营眼科诊疗机构则存在人才短缺导致的种种不足之处。
早在2009年,原卫生部就印发过《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在部分地区进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希望通过医生的流动来推动分级诊疗实现。
2017年《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执业医师需要确定一家主要执业机构进行注册,其他执业机构进行备案,执业机构数量不受限制。
在林顺潮看来,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对民营医院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发展机会。“医生可以多点执业,将会使全社会医疗资源更为均衡,民营与公办机构间实现人才相互交流,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