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典型分枝杆菌性巩膜炎有什么症状? 应该怎样诊断非典型分枝杆菌性巩膜炎?
相关标签:非典型分枝杆菌性巩膜炎症状诊断
问题积分: 0
匿名友的答案:
在感染数月后,多数患者起病缓慢,形成结节性前巩膜炎。主要症状有眼红、畏光、流泪、结膜囊分泌物、眼痛及视力下降。主要体征有巩膜紫色充血,炎症浸润与肿胀,形成隆起的结节,结节质硬,明显压痛,推之不能活动。
此病症呈现出逐步加重的损害,进而导致坏死性前巩膜炎,特征为巩膜局部出现炎症性斑块,病灶周围的炎症反应通常比中心更加明显。患者会感到剧烈的眼痛,且这种疼痛与巩膜炎的体征并不相符。随后,病灶周围可能出现无血管区域,这是由于巩膜外层血管发生闭塞性脉管炎造成的。受影响的巩膜可能会出现坏死并变薄,导致葡萄膜暴露。如果眼压持续升高,可能会形成巩膜葡萄肿。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巩膜的病变可能快速向周围扩散。炎症消退后,病灶处的巩膜呈现蓝灰色,周围环绕着粗大的吻合血管。导致巩膜炎的常见病原是Ⅳ型海龟分枝杆菌(M.chelonei),这是一种生长快速的分枝杆菌,常伴随其他眼部炎症,如角膜炎或肌肉内注射后出现脓肿。此外,缓慢生长的Ⅰ型海水分枝杆菌(M.marinum)也可能是病因之一,且可能伴随皮肤疾病,如水槽性皮肤肉芽肿等。该类型引发的角巩膜炎还可能与全身性麻风杆菌感染相关。
通过病史和临床症状可以进行初步的疑似诊断,但只有通过分离出分枝杆菌的病原体,才能确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诊断各种感染性巩膜炎时,必须考虑到非典型分枝杆菌的可能性,尤其是当巩膜炎是由眼附属器感染、土壤或被污染水源(如游泳池、养鱼池及其他水体)所引发的眼部疾病时。从感染性巩膜炎患者身上获取的巩膜或角巩膜活检组织的实验室分析必须包括抗酸染色以及在30℃条件下进行Löwenstein-Jensen培养,以便确诊非典型分枝杆菌性巩膜炎。